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

[星野酵母] 失敗為成功之母 - 蔓越莓餐包、全麥核桃餐包

在麵包教室老師用的あこ天然酵母,在市面上比較難買到,所以我選擇入手比較容易買到的ホシノ酵母(星野酵母)。好不容易盼到三連休可以練習麵包,卻是連環的失敗失恋 試了蔓越莓餐包、全麥核桃餐包跟山型土司,ㄧ個發酵不足,ㄧ個過度發酵。。。我堅信失敗為成功之母,再接再厲,還好最後的山型土司成功了,不然我都要放棄了(也太容易放棄了XD)


クランベリーテーブルロール (蔓越莓餐包)


◎ 熱量: 原味約129kcal/個 ; 蔓越莓口味約151kcal/個
◎ 花費: 約135日幣 (約台幣40元)
◎ 所需時間: 約2小時 (不含第ㄧ次發酵)


※ 材料 ※ 

    高筋麵粉 200g 100%
    酵母種 16g 8%
    鹽 3g 1.5%
    糖 8g 4%
    水 108g 54%
    蔓越莓乾 28g 14%
    麵團總重量 335g (不含蔓越莓乾)

  • 可做成6個小餐包, 其中4個為蔓越莓口味,2個為原味
  • 高筋麵粉是モナミ(丸信製粉),美國產小麥粉,蛋白質11.6%±0.3%, 礦物質0.42±0.02%
  • 酵母種是ホシノ天然酵母パン種
  • 蔓越莓乾使用前先用水泡軟


    全粒粉入りくるみテーブルロール (全麥核桃餐包)


    ◎ 熱量: 原味約127kcal/個 ; 核桃口味約174kcal/個
    ◎ 花費: 約172日幣 (約台幣52元)
    ◎ 所需時間: 約3小時 (不含第ㄧ次發酵)

    ※ 材料 ※ 

        高筋麵粉 160g 80%
        全麥麵粉 40g 20%
        酵母種 16g 8%
        鹽 3g 1.5%
        糖 8g 4%
        水 108g 54%
        生核桃 28g 14%
        麵團總重量 335g (不含生核桃)

  • 可做成6個小餐包, 其中4個為核桃口味,2個為原味
  • 高筋麵粉是モナミ(丸信製粉),美國產小麥粉,蛋白質11.6%±0.3%, 礦物質0.42±0.02%
  • 全麥麵粉是南部全粒粉(粗挽),日本岩手縣產小麥粉,粗顆粒
  • 酵母種是ホシノ天然酵母パン種
  • 生核桃使用前需用烤箱160度烤5~10分鐘,或是用平底鍋炒過



    ※ 做法 ※ 

    ㄧ般餐包作法,詳細請參考網誌內文章: 
    [麵包教室] 天然酵母麵包教室 – 彩りパン工房
    但需注意,中間發酵和最後發酵所需時間不同。 詳情請見碎碎念下文。


    這兩次麵包會失敗,總歸ㄧ句就是(笨蛋的我)忘記用的酵母不一樣,還照著老師的步驟做! 還好最後有想起這件事。がっかり 失敗了還是想PO出來跟大家分享,提醒大家,不同的酵母所需的發酵時間也不同,還有,食譜不要傻傻的照用,發酵程度還是要看實品判斷(雖然這需要經驗,自己也還在學習中。。。)



    [蔓越莓餐包]
    (發酵不足?)

    • 第一次發酵: 室溫(約28度)1hr → 蔬菜室(5~9度)7hr → 室溫(約28度) 1hr
    • 中間發酵: 室溫15分鐘
    • 最終發酵: 35度 1hr
    • 烘烤: 190度烤12分鐘

    這次上色蠻成功的。照片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,但是實際上它size非常小。左思右想,猜想可能是發酵不足,但想想第一次發酵OK,中間跟最後發酵時間也沒問題。。。キョロキョロ 才想到用的酵母不同,馬上到星野酵母網頁一看食譜,果真不出我所料,星野的食譜中間跟最終發酵所需時間都比較長しおれたバラ 還好味道也還可以,只是發酵不足空氣少,口感比較緊實。




    [全麥核桃餐包] (過度發酵?)

    • 第一次發酵: 室溫(約28度)1hr → 蔬菜室(5~9度)7hr → 冷藏(2~5度)26hr 
    • 中間發酵: 室溫1hr
    • 最終發酵: 35度 1.5hr
    • 烘烤: 180度烤15分鐘

    還不會走就想跑,跌倒是一定的気持ち悪い 因為全麥麵粉都買了,就想用,所以20%替換成全麥麵粉。因為老師說20%的話,做法不會差太多,就沒想太多了。或許這次失敗的原因,也跟換成全麥粉有關,但是自己反省的結果,可能還是跟過度發酵關係比較大。

    或許看了上面的發酵時間客官們已經發現了,第一次發酵的時間有點長。其實這是失算忍者 冷藏發酵約12小時候,剛好是晚上10點多,有點累了,就拖到隔天早上。打開冰箱一看,麵團已經呈現有點無力的外擴,一邊擔心過發,一邊又擔心跟蔓越莓一樣發不足,就還是照星野的時間做了中間跟最終發酵。最終發酵完一看就知道慘了,因為麵糰外圍已經橫向發展,烤完,果真麵包沒有高度,底邊的麵糰也沒提起來(屁股下垂?)。一吃,味道很淡(當然也可能因為全麥粉的關係),完全符合老師說的過度發酵。

    心想,不同酵母,不同材料,還有在不同的地方(溫度),所需的發酵時間都不同,所以除了食譜上的時間拿來當一般參考,重要的還是需要依照實際的狀況判斷。查了一些資料,目前用以下的方式判斷:

    • 第一次發酵: 體積約漲成原來的2 ~ 2.5倍。手紙沾麵粉插入麵糰,手指洞幾乎完全殘留則是發酵完全。彈回來或是洞漸漸縮小就是發酵不足。插入麵糰後像消氣一樣週邊麵糰都沉下去就是發酵過度。
    • 中間發酵: 中間發酵主要是要讓麵糰變軟以便整型,所以參考食譜時間,麵糰稍稍變大,變軟好整型即可。
    • 最終發酵: 最終發酵通常都在整型完後,無法用手指測試法,大多也是看體積漲成約1.5 ~ 2倍。也有看到是用手指沾麵粉壓一下側邊,麵糰彈回但指痕稍稍殘留則OK。


    以下轉貼一下星野酵母網頁上,做吐司的發酵時間給大家參考:
    第一次發酵: 約30度C 6小時 or 約20度C 15小時
    中間發酵(bench time): 25 ~ 30度C 1小時
    最終發酵: 35度C 1小時40分 ~ 2小時


    除了酵母,這次也用外國產麵粉試,果真也映證老師說的,口感比日本產的還要鬆軟。各種材料的搭配組合以及發酵時間等等,都會影響最後成果。麵包的世界實在是好精深,但也是有趣的地方! 晴れ

  • 沒有留言: